新生儿常见病:脐部感染及预防措施
新生儿最害怕的疾病就是“病从脐入”。这是因为脐带结扎后,会留下一个脐血管断口。当脐部感染时,细菌及其毒素就会快速繁殖,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菌血症。新生儿的脐部,如果在接生时消毒不彻底,或者家长护理时不注意,都可能导致脐部发炎、出血、渗出、有脓液、脐轮红肿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脐轮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那就是脐炎,这时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存在缺陷,所以他们很容易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较差,有约30%~50%的败血症患儿会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病势凶险,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也常有合并症,如硬脑膜下积液、低钠综合征、失明、失聪、癫痫或痴呆等。
然而,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不像成人那样会有高热,而是表现为少吃、少哭、少动或不吃、不哭、不动、黄疸加深等。因此,缺乏医学知识的母亲往往没有能够及时发现这些症状。有一个例子,这个母亲的孩子出生8天,吃奶很少,皮肤黄疸很深,不发热,也不大哭也不大动,她甚至以为宝宝很乖,没有在意。然而,过了3天,她发现孩子皮肤越来越黄,这时才着急了,抱来看医生。医生问过病史和体检后,发现这孩子面色苍白,全身冰凉,心跳、呼吸均已停止,而母亲还不知道。这时,年轻的母亲悲痛欲绝,呼天抢地的大哭。因此,医生专家提醒家长,正因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很不典型,后果又十分严重,所以要努力做好预防工作。
新生儿败血症除了产后脐部及皮肤感染外,在产前及产时都可由于细菌侵入而发病,因此孕妇在产前要防治感染性疾病,加强围产期保健,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些孕妇可能会因为突然分娩(急产)而没有及时消毒,这可能会导致新生儿产时感染。因此,对新生儿要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并严密观察。为了防止脐部感染,新生儿出院后,医院会给他们带回来稀碘酒、龙胆紫、双氧水及消毒棉球等。母亲可以用这些药物给婴儿的脐部消毒。同时,尿布也要勤换消毒,不要将尿布覆盖在脐部,以免厌氧菌生长繁殖。
专家点评,肚脐是宝宝出生后第一个与外界接触的“伤口”,易受感染,且此部位血管丰富,一旦感染就很容易引起败血症,后果严重。所以,初为人父母,除了兴奋外,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找医生。除了搞好清洁卫生外,在宝宝百日之内,不易有太多的人来探望,以免造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