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茜,一个普通新生儿,她的出生时体重仅有700克,胎龄只有25周。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她的体重和头围都偏小,身长也不足。然而,两岁的霖茜已经和正常孩子相差无几,她已经度过了呼吸、感染、喂养等生死关,体重达到2公斤,身体指标也完全符合出院标准。霖茜的两岁生日,郑州大学一附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李玉琴教授特地为她做了全面体检,结果显示她一切正常。在两年前,霖茜在郑州大学一附院小儿内科ICU(重症监护室)的“人造子宫”里待了62天,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她成功地闯过了呼吸、感染、喂养等生死关。救治霖茜的医护人员中,有李玉琴教授、郭宏湘主治医师等人。记者采访了他们,了解了救治霖茜的幕后故事。

霖茜出生时,她的体重只有700克,身长只有34厘米,头围只有22.5厘米,这让她的大小与成人手掌差不多,甚至可以用成人的鞋子作为她的摇篮。霖茜的父亲来自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他的爱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6年前曾经怀孕但最终流产。他们恳请专家尽全力抢救婴儿,否则他们极有可能失去做父母的机会。在救治霖茜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保证她的正常呼吸。由于霖茜的胎龄小、低体重、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在救治过程中曾经一度出现呼吸暂停,随时有生命危险。为了保证她的呼吸,医护人员专门指定一名护士,一旦发现婴儿不能自主呼吸,就及时用手指轻挠她的脚底板,“提醒”婴儿呼吸。

由于早产儿各脏器功能极差,特别是消化功能,霖茜的胃肠道功能是随着胎儿月份的发育而不断成熟的。因此,她的喂养成了又一个难题。医护人员每天只能给她鼻饲6ml稀释奶,通过鼻饲的方法。尽管如此,霖茜没有出现异常反应,让参加救治的医护专家们看到了希望。此外,医护人员还通过玩具和对话等方式,刺激霖茜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帮助她开发智力。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实际上对霖茜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