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穿错鞋会对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学强调脚底部的多个重要穴位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为孩子挑选鞋子时,更是不能忽视的重要事项。专家提醒家长们,以下几个选鞋误区需要避免:
误区一:鞋帮、鞋面越软越好
由于儿童的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平衡稳定能力较弱,如果鞋后帮过软,脚在鞋内得不到足够的支撑,容易导致脚左右摇摆,容易引发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还可能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因此,童鞋的后帮应硬挺、包脚,以减少脚在鞋内的活动空间。童鞋的鞋面(尤其是头部)如果过软,会难以抵抗硬物对脚趾的冲撞,加上宝宝走路有用脚踢东西玩的习惯,过软的鞋面既不结实,又不安全。然而,脚背处的鞋面还是需要保持一定的柔软度,以利于脚部的弯折。
误区二:鞋底的弯曲度越大越好
童鞋的鞋底需要有适当的厚度和软硬度,但过软的鞋底不能支撑脚掌,容易让宝宝产生疲劳感。此外,鞋的舒适感除了来自合适的软硬度外,还取决于鞋底的弯曲部位。很多童鞋的弯曲部位在鞋的中部,即脚的腰窝处,这样容易伤害到宝宝娇弱的足弓。科学的弯曲部位应位于脚前掌的跖趾关节处,这样才与行走时脚的弯曲部位相符。
误区三:厚底鞋舒适防震
在行走时,鞋需要随着脚部的运动不断地弯曲。鞋底越厚,弯曲就越费力。尤其是对于爱跑爱跳的宝宝来说,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脚的疲劳,并进而影响到膝关节及腰部的健康。此外,厚底鞋为了表现曲线美,往往加大后跟的高度,这会令整只脚前冲,破坏脚的受力平衡,长期如此会影响宝宝脚部的关节结构,甚至导致脊椎生理曲线变形,严重者将使大脑、心脏、腹腔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因此,儿童鞋适宜的鞋底厚度应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应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间。
家长在为孩子挑选鞋子时,不仅要考虑到鞋子的舒适度,还要考虑到鞋子的合适度,避免让宝宝的脚受到伤害,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的健康发育。
儿童穿“潮鞋”容易致脊柱侧弯
走路时,不要为孩子选择过大的鞋子,过大的鞋子会让孩子的下肢行走起来很不协调,长期如此,会加重脊柱的工作压力,出现疼痛。也不要为孩子选择过分硬底、厚底的鞋子,因为这会使他们走路时脚底不能更好地感触地面而增加脊柱的承重力。
人类的身高发育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到进入青春期,骨骼生长板逐渐愈合为止。在身高方面,宝宝刚出生到1周岁期间,约会长高25厘米,所以婴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因此,家长在为孩子挑选鞋子时,一定要慎重,避免让宝宝的脚受到伤害,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的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