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喂奶时机,助力新生儿健康成长
按照我国的民间传统,新生儿通常需要在出生后的24小时之后才能接受母乳喂养,甚至有人主张在乳房开始发胀(大约需要2-3天)之后再进行喂养。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母亲在分娩后需要休息,而新生儿在母体内已经摄取了足够的营养,即使晚一些喂养也不会影响健康。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如果新生儿喂养过晚,对他们的健康是有害的。一般来说,喂养过晚的新生儿黄疸会比较严重;有的甚至会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可能会导致大脑持续性的损害,尤其是对于体重较轻、不足月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症;还有的新生儿,由于喂养过晚,可能会出现脱水热的症状。因此,现在普遍的观点是,应该尽早让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
至于何时给新生儿喂养最为适宜,有人主张在出生后的6小时,给新生儿喂养5%的淡糖水,然后再在6小时后,再次给新生儿喂养5%的淡糖水,直到12小时后,才开始喂养母乳;也有些人主张,在出生后的3-4小时,就可以给新生儿少量喂养5%的淡糖水,然后在6小时后,让新生儿吸吮母乳,并开始喂养母乳。
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则认为,新生儿出生后,应该立即接受母乳喂养,或者至少在出生后的2小时以内,就应该给新生儿喂养。他们的理由是,初乳是新生儿最适宜的食物,因为它含有新生儿需要的高度集中的营养素和预防多种传染病的物质;此外,由于母乳的分泌是受神经、内分泌调节,新生儿吸吮乳头,可以引起母乳的神经反射,促进乳汁的分泌和子宫的复原,减少产后出血,对哺乳和恢复产妇健康都有利。
许多中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0-30分钟,吮吸能力是最强的,如果在这个时候,新生儿没有得到足够的吸吮刺激,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吮吸能力,而且在出生后的1小时,是新生儿的敏感时期,也是建立母子相互依恋感情的最佳时间。早喂养还可以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轻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所以,只要产妇情况正常,分娩后就可以让新生儿尝试吸吮母亲的乳头,让孩子尽可能早地吃到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