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丸中药助力宝宝退热,内热症状得以缓解
许多家长在临床上反映,孩子体质不佳,常常感冒、发烧、咳嗽。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并非因为体质弱,而是因为脾胃弱,导致食积内热。这些食积内热的孩子通常表现出舌苔厚、大便干、肚子胀、食欲不振、经常嗓子红肿发炎,或者感冒发烧。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在家里备三样消积导滞的中成药丸,包括保和丸、山楂丸和肥儿丸进行调理。
保和丸主要用于消食积和治疗食积内热引起的大便干燥、嗓子发炎等症状。其中含有的山楂、神曲、麦芽、连翘以及莱菔子都有清热通便的作用。中医认为,“胃以通为和”,只有大便通畅,消化道疏通,人才能健康。3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服用保和丸,2岁以内的孩子可以用鸡内金进行辅助治疗。方法是将鸡内金焙干研面后,用水或奶冲服,同样具有消积食和健脾胃的作用。
山楂丸主要用于治疗肚痛、腹胀、消化功能不佳等症状。它的味道酸甜,对于经常腹部隐痛、腹胀、消化功能不好的孩子非常有效,也可以与保和丸搭配在一起食用。
肥儿丸则主要用于解决便秘问题。对于大便干燥如羊屎、两三天才排便一次、肚皮热、手心热、易上火的内火偏大的孩子,保和丸可能无法见效,这时可以选择肥儿丸。肥儿丸中含有麦芽、神曲、胡黄连、槟榔和使君子等成分,消积导滞和通便效果较强。但是,肥儿丸不能连续使用,服用后如果大便变稀,就应该停药,否则容易形成依赖性。
为了帮助孩子清内热、通便,家长在日常饮食调理方面也要注意。在冬天,可以用水煮白萝卜三片和梨两片;夏天则可以用芦根煎水当茶饮。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任献青建议,家长在为孩子调理体质时,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法,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