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蛋白如蛋类、牛奶、鱼虾、禽肉、畜肉等,都是优质蛋白,宝宝每天都需要摄入一些。大豆及豆制品、米面类、坚果等也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其中大豆尤为值得表扬,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5%,同时富含钾、钙、铁及B族维生素,被誉为“植物肉”。因此,应给宝宝增加一些豆制品的摄入。

蛋白质是维持机体内渗透压平衡、体液平衡,以及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这些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等,它们共同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如味觉、视觉和记忆。

此外,蛋白质也是构成胶原蛋白的关键成分,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它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在体内,胶原蛋白还能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提供热能。

如果身体缺乏蛋白质,会在各个部位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头部的头发枯黄、断裂、没有光泽、缺乏弹性,甚至会导致脱发和记忆力减退;口腔会出现苞疹;皮肤上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减少,出现皱纹;骨头上会出现骨质疏松和关节疼痛;血液中的血色素会因缺乏蛋白质而贫血,甚至可能患白细胞低下症;肾上腺的原材料是蛋白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肾虚,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可以补肾;胰岛素的原材料也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足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不良;甲状腺素的原材料同样是蛋白质,缺乏蛋白质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蛋白质是内分泌的物质基础,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肝脏在选择蛋白质时非常严格,只储存完全的蛋白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肝脏负担增加,同时,大豆蛋白刺激肝脏除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胃中的分解食物的酶也是蛋白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胃及韧带松弛,某些器官的位置会改变,例如胃下垂、肠子在骨盆里套叠、子宫或膀胱倾斜及其他内脏移位等;蛋白质能使受伤的肌肉痊愈,还能帮助身体的全部细胞结合起来;心脏病患者如果饮食中严重缺乏蛋白质,就会频繁发作心脏??;长期摄入大豆蛋白可以替代传统的防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药物;肥胖者蛋白质摄入的比例减少,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可以减肥,同时,蛋白质还能消除水肿。

在摄入蛋白质时,需要注意适量,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肾脏和肝脏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同时,还需要注意蛋白质的消化率,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只有60%~65%,制成豆腐及各种豆制品后,消化率可提高到92%~96%。比如,每日喝200毫升豆浆,就可以得到8.8克消化率很高的蛋白质。

在给宝宝添加食物时,需要考虑他们的消化系统、肾功能等,对于一些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虾、蟹、贝壳类海鲜等,需要等到宝宝1岁后再添加,并严格观察过敏症状。同时,父母也需要保证宝宝的膳食平衡,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