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中水果的使用与孩子骨质密度的影响:需警惕其潜在风险
欧洲一项新研究揭示,相较于牛奶,水果对骨骼的强壮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人员针对1345位12~15岁青少年进行了营养习惯和骨质健康程度的评估。结果显示,爱吃水果的孩子们拥有最强劲的骨质。尽管水果中的钙含量较低,但它们却能起到壮骨的作用。
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保持高度的酸碱度稳定。食物中的酸性或碱性会影响血液的酸碱平衡。被称为“成酸性食物”的食物如鱼、肉、蛋、海鲜和精制米面等,以及被称为“成碱性食物”的蔬菜、水果、海藻等,只有保持恰当的酸碱食物平衡,才能有利于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鱼、肉、蛋、海鲜和精制米面都属于“成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海藻等则属于“成碱性食物”。牛奶、豆类和水果具有微弱的“成碱性”。如果食物中“成碱性食物”的摄入量不足,而“成酸性食物”过多,超过了人体的缓冲能力,为了维持正常代谢,身体会不得不动用骨骼中的钙来中和酸性物质,这会导致钙的大量流失,进而降低骨质密度。多吃水果可以帮助人体维持骨骼的强度,这就是上述研究结果所证明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常摄入三餐、营养素齐全的情况下,吃水果具有健康效果。但如果每天只吃水果,不吃或少吃其他食物,钙的摄入量会严重不足,反而会降低骨质密度。因此,保持合理的饮食搭配,均衡摄取各种营养食物,对骨骼健康和身体机能的维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