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其中大部分是由误服药物、食物引起的中毒所致。根据温医附属育婴儿童医院急诊科的接诊数据显示,近段时间,该科平均每月都有二三十例中毒患儿就诊。医生提醒,家长一定要严格看管孩子,家庭常备药品要专门保管,并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不要食用隔夜、生冷、不洁食物。

不久前,急诊科接诊了一名6岁的小男孩。送至医院时,他已经昏迷了5个小时。家长表示不知道孩子吃了什么。在洗胃过程中,医生发现了一股浓重的酒味。原来,孩子偷喝了家里自制的杨梅酒,导致酒精中毒。医生介绍,由于儿童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全,肝脏解酒能力差,对酒精的耐受性低,若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除了酒精,降压药、干燥剂、老鼠药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药物、食物以及家用品,都有可能是导致儿童中毒的“罪魁祸首”。急诊科主任何时军介绍,每年暑期,他们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事件就是中毒。主要包括药物中毒和食物中毒。药物中,家庭常备药品如降压药、抗精神病药、止泻药等最为常见,这些药品往往被孩子当成糖果误服。

当儿童发生中毒后,正确的处理措施非常重要。最基本的急救措施就是送患儿到就近医院洗胃,而不要刻意送往大医院。因为时间一长,毒性物质就容易从胃里流到血液里去。特别对于误服剧毒药物中毒的患儿,及时洗胃非常关键。何时军医师说,平时碰到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不少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大医院去。其实,只要在当地正规的医院或者卫生院,都可以洗胃。此外,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误服药物,就应当马上送孩子到医院。但往往有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并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就采取观察、等待方法,以至于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除了药物,食用不洁食物也容易引起孩子患上急性胃肠炎。几天前,一名2岁的小女孩被送到儿童医院时,出现高烧40摄氏度、腹泻、惊厥等症状,经诊断是沙门菌食物中毒,原因就是吃了不合格的蛋糕。何时军医师介绍,沙门菌食物中毒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凶手,而7-9月份是沙门菌最活跃的季节,食用前一定要把食物完全加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