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肉食消费的适度探讨
过度肉食对中华民族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前,我国人均农业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21世纪,人口与农业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问题将愈发尖锐,我国农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持续增长显得尤为重要。生产1斤鸡肉或猪肉所需的粮食量约为3~5斤,这种耗粮型的肉食生产模式无疑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压力。
众所周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能源为例,1995年,美国的能源消费按石油换算,每人每年达7905公斤,而我国仅为707公斤。如果我国人均消费达到美国的平均水平,那么就需要整个地球的资源。面对人口众多、耕地日减、粮食转化为肉类食品的严峻局面,中国人的消费欲望不能太高,在吃的方面绝不能盲目“西化”、仿效欧美“高肉食”、营养严重过剩、不健康的膳食方案。
中国人民必须振奋民族精神,坚持中华民族传统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保持艰苦奋斗和节俭勤劳的优秀传统,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世代相传。在这方面,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大家知道,韩国的人口密度列孟加拉国和台湾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人的膳食热量供给还比较短缺,20世纪70年代以后达到了推荐膳食供给量(RDA)的水平。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蛋白质的供给才可以满足需求。
根据韩国的饮食标准,在膳食纤维、非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方面较发达国家占有优势。由于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下降,液体食品和脂肪占了总热量的20%。20世纪90年代,韩国人的营养摄入量和膳食平衡总体适度。由于坚持传统膳食结构,饮食中非营养类物质所占的比重比较高,足以提供膳食纤维、抗氧化剂、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等各种有益于健康的物质。这些成分位于营养价值和美味可口之后,体现了食物的健康功能。
由此可见,同发达国家相比,韩国居民中“文明病”的低发病率应归功于坚持了健康的饮食习惯。韩国传统饮食依托半素食的饮食结构为基础,提供适度的、而不是过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我认识一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女处长,她素来身体比较胖。一次有机会被安排到韩国的汉城(现在叫首尔)参加为期60天的技术培训,回国后见到她,发现这位女处长秀气了许多。她告诉我,在韩国这60天体重一共减掉了5公斤。因为在韩国吃的伙食并没有在中国到处可以见到“高肉食”、营养严重过剩、不健康的膳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