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吃奶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突发情况,如吐奶或溢奶。这两种情况对新手妈妈来说,很容易混淆。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吐奶还是溢奶呢?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溢奶。溢奶是指给婴儿喂奶后,无压力、喷射性地从婴儿口边溢出或吐出少许奶汁,婴儿面色无改变,且吐后不啼哭。溢奶主要与婴儿胃的生理特点有关,如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食道末端的括约肌发育还不成熟。如果喂养不当、喂食过度、喂养姿势不当、喂奶后过早翻动、逗乐等,都可能导致溢奶。溢奶通常发生在宝宝4个月前,尤其是新生宝宝。

而吐奶则是指喂奶后发生的一种比较强烈的呕吐,宝宝可能会出现脖子或者张口等痛苦难受的表情,胃中食物被强有力地排出,有时是喷射性的,量较多,多因新生儿食管、胃、幽门等消化道不通畅或者功能障碍所致。但也不全是病理性原因所致。病理性吐奶会发生在任何月龄、患有某种疾病的宝宝身上。

溢奶和吐奶的区别在于发生的原因不同,溢奶一般属于正常现象,由生理原因引起。而吐奶则一定伴有呕吐现象,可考虑胃肠炎或是过敏等其他问题。宝宝感受不同,溢奶一般是从嘴角边溢出,较缓和,宝宝没有痛苦的表情;吐奶则是强而有力地从嘴巴吐出,甚至呈喷射状,较剧烈,宝宝有痛苦的表情。呕吐物的性质不同,生理性的溢奶一般是较新鲜的奶液,而病理性的呕吐一般带有奶块,或有酸臭味,有时可见黄绿色胆汁样物,甚至吐出咖啡色液体。

对于溢奶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纠正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注意喂养姿势,及时清理溢出的奶水,保持宝宝呼吸道畅通。如果宝宝在吃完奶后打嗝,应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轻轻拍拍他的后背,有助于宝宝把吸入的气体排出。

对于吐奶的处理方法,当宝宝平躺时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用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当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应将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