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宝宝出现红肿发热的应对方法
许多宝宝在小时候都会接种各种疫苗,但在接种二种疫苗后,有些宝宝可能会出现不适应,从而引发许多异常情况。那么,当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红肿发热时,我们应如何处理呢?
宝宝接种疫苗后局部红肿,这意味着注射的疫苗可能会引发这种局部反应。例如,几乎所有的注射疫苗都会引发这种局部反应,其中破伤风疫苗尤为明显,还可能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注射部位的瘙痒感等。这些局部反应通常都是轻微的,大多数会在两三天后自然消退。
处理方法是:使用清洁的毛巾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这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但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如果注射部位的红、肿、热、痛持续加剧,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和疼痛,说明可能出现了继发性感染,这时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宝宝接种疫苗后发热,这意味着宝宝接种了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这种发热通常在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出现,同时伴有乏力、嗜睡、烦躁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少数宝宝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一般来说,宝宝的体温都在38.5℃以下,持续1~2天。对于发热,如果宝宝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就不必进行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一般1~2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但如果体温超过38.5℃,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等症状,或体温2天后持续不退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就需要考虑宝宝是否在此期间又受到了其他病菌的感染,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