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身高增长缓慢:一年不到4厘米需注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在逐步上升,家长们对孩子的身高也充满期待。然而,儿童矮小症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一大隐患。人们熟知的侏儒症就是一种矮小症。在相似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患者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或第三百分位以下,即可诊断为矮小症。此外,孩子身高增长速度也是评判标准之一,3岁以下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前,增长速度小于3~5厘米/年;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6厘米/年,都属于身高增长缓慢。家长应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记录孩子身高变化。如果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身高增长速度比同龄人慢,一年不到4厘米,就需要提高警惕,最好带他们到正规医院的矮小门诊检查。

矮小症多由内分泌疾病引起:

引起矮小症的原因除家族遗传外,多由疾病所致。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矮小症占临床矮小症病人的50%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是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生长激素是出生后促进骨骼和器官生长的主要激素,它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据了解,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多数在1岁后开始呈现生长缓慢。他们可能已经是20多岁的成年人,但永远长着一张娃娃脸,甚至声音还仍然是稚嫩的童音,但智力却跟正常人一样。生长激素的缺乏也导致患儿所有发育都晚了一步,尤其是生殖系统。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治疗,这些患儿就会变成我们俗称的“小侏儒”,一般男性成人后身高只有1.45米左右,而女性也不会超过1.35米。

六成矮小症患儿存在心理隐患:

矮小的孩子常常受到嘲笑、作弄,使他们变得内向、自闭甚至抑郁。最新调研结果显示,近六成的矮小患儿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如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等现象。医生表示:“我在门诊中,就听到很多患儿的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不仅在班里的座位越来越靠前,好像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变得生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