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奶水分泌的六个小妙招,新妈妈轻松应对母乳不足问题
经过调整,这篇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同时去除了多余的空格、空行及符号。
在产完宝宝后,家人的关注点都转移到了小宝宝身上,而对于妈妈,他们主要关心的就是产奶的地方。然而,有些妈妈由于心理压力、喂养姿势不当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奶水不足,宝宝一饿就会哭闹不停,而家里人却总是责怪妈妈的奶水不足。为了宝宝的营养,全家都开始忙碌起来,使用吸奶器、尝试各种民间偏方。然而,其实只要妈妈能够调整好心理,做好下面六件事,任何奶水不足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首先,要让宝宝多吮吸。有些妈妈在涨奶时没有及时让宝宝吮吸,等到奶水再次涨起来时,奶水就无法流出来了。宝宝吃奶时,妈妈血液中的催乳素会成倍增长,这是因为宝宝吮吸乳头,可以促进妈妈脑下垂体分泌催乳激素,从而增加乳汁的分泌。对于奶水越少的妈妈,越要增加宝宝的吮吸次数。一般情况下,妈妈应该每24小时喂宝宝8次以上,每次在乳房上吮吸的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提醒妈妈千万不要睡着哦!当然,不能因为求奶水多而不停地塞给宝宝奶水吃,而是要根据宝宝的需求来喂,宝宝只要饿了就喂,喂得越多,奶水也越充足。
其次,要远离药物。哺乳期持续时间从6个月到一年不等,妈妈在这段时间里想要完全不生病是不可能的,小小的伤风感冒,要是胡乱吃了药,也会影响奶水的产出量,例如抗甲状腺药物或者山楂等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如果妈妈不幸生病了,最好还是先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比自己开的非处方药理安全,为了保证宝宝的口粮,麻烦一点也需要的哦。
再者,要有条理地多吃喝。有经验的婆婆都会不断塞给媳妇各种各样的补品,补的不但是产后的身子,补的更是宝宝的奶水。乳汁的营养来自母体的食物摄取,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而妈妈所摄取食物的各类也决定了乳汁的分泌和质量。喂奶时,妈妈每天大约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均衡摄取各种营养是很重要的,最起码的5大元素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此外,还要注意摄取钙质和铁质,可以从奶类、鱼、禽、蛋、瘦肉或者豆制品中摄取,蔬菜和水果也要适当摄入,才能保证供给宝宝的奶水充足而有营养。
然后,要保持愉悦的心情。部分妈妈从产前道听途说地知道产奶难的问题,从产前一直到产后都很压仰,生怕自己产奶不多,影响宝宝的营养。此外,分娩后,妈妈们在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没有经验又要面对嚎啕大哭的宝宝,难免会产生情绪波动,处于消极状态的情绪下,乳汁的分泌也会相应减少。其实妈妈们的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哺乳期间的妈妈无论遇到什么事,心里时刻想着,给宝宝哺乳是世上最神圣的事情,你身体里承载着一个生命的源泉,想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保证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都对乳汁分泌产生积极性。
再者,要选择正确的哺乳方法。缺少经验的新手妈妈,喂奶的时候不但会打瞌睡,而且宝宝吸了半个小时也没有吃饱,可用吸奶器吸出来的奶水却是大量的,这其中是与妈妈喂宝宝的姿势有关,宝宝吸的可能只是你的乳头,而不是乳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一手托住乳房,大拇指在上方,剩下的四指在下方,手要放置在乳晕之外,用乳头去触碰宝宝的嘴唇等他把嘴张开得够大,把乳头放进宝宝的舌头上,宝宝便很快靠近你。按照这种正确的姿势吮吸,宝宝不但吸得多而快,妈妈也没有乳头被咬的痛苦。另外,喂奶时要平等对待,两边都要喂,才能保证两侧乳房产生相等份量的乳汁。
最后,可以尝试按摩促乳法。从乳房发育开始,乳房的各种按摩都是有利于身体和生理发育的。到了哺乳期阶段,适当的按摩,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乳汁分泌。妈妈需要用干净的毛巾蘸点温开水,由乳头中心往乳晕方向成环形擦拭,两侧轮流热敷,每侧各15分钟:a。环形按摩——双手置于乳房的上、下方,以环形方向按摩整个乳房。b。螺旋形按摩——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头方向按摩。c。指压式按摩——双手张开置于乳房两侧,由乳房向乳头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