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儿童肥胖病发原因多样,主要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病理性肥胖症两类,其中单纯性肥胖症在儿童群体中最为常见,约占儿童肥胖总数的95%,而病理性肥胖症则是由其他疾病引发的,仅占儿童肥胖的5%。
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来说,这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以及神经内分泌与能量代谢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具体来说,遗传因素在肥胖病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家族肥胖倾向的儿童,在父母双方肥胖的情况下,其子女肥胖的概率大约为70%至80%;如果父母中仅有一人肥胖,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大约为40%至50%;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是瘦体型,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则降至9%至14%。
喂养方式及饮食习惯也是影响肥胖的重要因素。过度的喂养,使得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饮食习惯和食品质量、数量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家庭已达到小康水平,食物选择丰富多样,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除了摄入过多,还偏爱荤食、油腻、甜食和零食,使得能量摄入过多,肥胖发生率增高。
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久坐生活方式,使得肥胖发生率上升。近十年来,这一趋势在我国也日益明显,比如学龄儿童缺乏运动,每天放学后要完成大量的课外作业,或者有的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环境因素对肥胖病发的影响是复杂的,包括社会因素、家庭文化水平、经济基础、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和肥胖病发有一定的关联。比如,在人们从贫困走向富裕的过程中,往往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而蛋白质摄入不足,这种“小康型饮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性的肥胖。
肥胖病发的根本原因是摄食过多和能量消耗过少,导致能量正性不平衡。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调节摄食的中枢位于我们大脑的一个特殊结构——下丘脑,其外侧是饥饿中枢、内侧核是饱足中枢。多种复杂的因素可以作为信号物质,通过神经、体液向摄食中枢发出信号,促使摄食中枢调节摄食活动。
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肥胖,这部分的肥胖属于病理性肥胖。其发病原因就是原发病,比如皮质醇增多症、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劳-蒙-毕综合征、贝-韦综合征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肥胖病发。
上一篇:
上海私立试管医院费用高吗?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