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疫苗接种,避免在某些情况下接种疫苗,以免产生不良影响。那么,什么情况下孩子不适合接种疫苗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

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7.3℃、患有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贫血等、处于疾病急性期(如正在腹泻、严重咳嗽等)、近期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过敏体质或患哮喘、荨麻疹,且处于过敏发作期、患有严重皮肤病或有皮肤感染、湿疹、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有脑病或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炎后遗症、癫痫、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迟缓、防御机能不全,患有免疫缺陷病等,这些情况下都不适合接种疫苗。

在接种疫苗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接种前不隐瞒病史。疫苗具有抗原性,接种后可能会诱发体内一些潜在感染,因此在接种前应如实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以便接种医生了解孩子的禁忌症,避免诱发或加重潜在疾病。

2. 接种时避免吃零食。大多孩子非常喜欢零食,但马上要来门诊打针时,家长们也会因此作为诱惑和筹码。然而,这些小零食,特别是圆形的、椭圆的糖果或饼干,也可能给孩子带来致命的隐患。因此,建议家长在接种疫苗时暂时延缓自己的爱。

3. 接种后要按规范要求留观30分钟。有心的家长会发现,在门诊留观室明显位置都会张贴“请务必留观30分钟的提示语”。根据科学研究,疫苗的安全度要比药物高出300倍,但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发生过敏的反应。因此,如果孩子出现皮肤潮红或荨麻疹、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家长们应该重视孩子的疫苗接种,避免在某些情况下接种疫苗,并遵守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