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宇霞分享:家园校合作助力孩子顺利踏入校园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快乐情绪、良好习惯、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能力。为了回答“幼小衔接:幼儿园怎么衔,小学如何接?”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霞光幼儿园园长蒋宇霞在5月26日接受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视频连线,就幼儿园和小学如何衔接的话题接受记者采访。
受疫情影响,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居家生活,许多孩子尚未重返幼儿园。随着幼升小的步伐越来越近,家长对孩子入学准备的焦虑与日俱增。蒋宇霞观察到,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焦虑程度不同。除了择校之外,家长的焦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帮助孩子;二是担心孩子是否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三是担心孩子的学习能不能跟得上;四是担心自己在时间和精力上能不能辅导好孩子的作业。蒋宇霞认为,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
此外,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习惯能力;重视孩子的吃和穿,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容易受到身边家长攀比孩子考试分数、班级排名、报培训班等影响,从而陷入各种误区。
面对家长的焦虑和困惑,幼儿园和小学应如何排忧解难呢?蒋宇霞表示,良好的教育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针对家长的焦虑,幼儿园应注重做好孩子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完成幼小衔接的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座谈、讲座以及平时的交流,把正确的理念和育儿方法以及相关幼小衔接的内容传递给家长,努力做好家园共育。
对于小学,蒋宇霞建议通过发放图文材料或开展线上云参观等方式,让家长和孩子对学校多一些认识和了解,激发孩子喜欢上小学、家长信任学校的情感。小学要努力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所设的课时、布置的作业,要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注意采取一些方式方法,努力与孩子和家长的互动交流做到友好、顺畅、有效。
蒋宇霞认为,教育环境的营造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加强对幼儿园、小学以及培训机构的监管,杜绝违规超纲教学,为孩子减负,避免孩子厌学、家长焦虑。此外,全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希望通过多方的努力,营造一个“教师潜心乐教、孩子自主乐学、家长懂得感恩和配合”的良好教育环境。
以往,幼儿园在大班下学期已经把幼小衔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老师也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今年受疫情影响,幼儿园为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纷纷尝试通过“云端”向家长分享幼小衔接课程,如此一来,指导孩子的任务就更多地落到了家长身上。幼儿园老师在这个时候要给家长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建议家长要更加珍惜这个能给孩子更多陪伴、引导的机会,更加注重孩子快乐情绪、良好习惯、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分享习惯,让孩子能够自信、愉快、轻松地步入即将到来的小学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