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PD缺陷引起的药物性溶血机制及其预防":

"蚕豆病"是一种由于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崩解导致细胞无法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正常浓度。红细胞内的葡萄糖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这一过程需要G6PD的参与。在G6PD的作用下,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酸。同时,三磷酸吡啶核苷酸(TPN)在G6PD的作用下被还原为辅酶Ⅱ(NADPH)。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在氧化型谷胱甘肽(CSSG)被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过程中,NADPH又转化为TPN。GSH可以维持蛋白质分子中的巯基(SH)处于还原状态,从而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红细胞的正常代谢。G6PD的缺乏会导致NADPH的生成减少,GSH也随之减少,且其稳定性下降。在抗氧化物的作用下,G6PD的缺陷不会引起细胞膜的破坏。但是,如果服用氧化物或食用含有蚕豆素的鲜蚕豆等,氧化性药物在红细胞内生成H2O2,H2O2会使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GSH进一步减少,二巯化的谷胱甘肽可以吸附于血红蛋白。二巯化物-谷胱甘肽-血红蛋白复合物不稳定,并使血红蛋白氧化变性。这些改变使得红细胞受损而导致溶血。

G6PD缺乏的人应该避免使用可能引起G6PD缺陷的人发生溶血的药物,如抗疟药(氯喹、氨苯砜)、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安替比林、非那西?。?、局麻药(苯佐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丙胺卡因)、亚硝酸和硝酸化合物(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硝普钠)、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喹诺酮类、磺胺药、柳氮磺吡啶、丙磺舒、苯妥英、氯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奎尼丁、黄连素、维生素K、亚甲蓝、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间苯二酚、氧化亚氮等,最近报道的还有塞来昔布、环磷酰胺等。同时,也要避免食用新鲜蚕豆和接触其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