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即使自己感觉很无聊,他也不知道这是无聊。而大人方面,一方面觉得宝贝不应该无聊,另一方面宝贝也不会主动说:“我无聊”。所以宝贝的无聊常得不到妈咪的及时关注。

然而,妈咪可以借助以下几种典型的行为进行推测。

1. 眼神发呆:充满活力的眼神传递了兴趣盎然的心态,而发呆疲乏的眼神则表示无所事事的心态。当妈咪发现宝贝的眼神并非在观察、思考或专注有趣地玩游戏时,而是疲乏地坐在那里,说明宝贝可能感到无聊,需要妈咪的关注。

2. 吮吸啃咬:最初宝贝吮吸啃咬自己的手指和脚丫,如同吮吸奶瓶和玩具一样,是他将自己视为可以探索的外在物品。家长不必过分干预,但如果宝贝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不再总是以吮吸啃咬作为探索手段时,就可能出现吮吸啃咬行为,这时是无聊情绪的伴随行为。家长应给予关注,并帮助纠正不卫生的行为习惯。

3. 喧闹攻击:无聊时,宝贝不容易找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做,于是他可能会用他的不安、喧闹和攻击来制造新鲜刺激,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当然,他还分辨不清自己的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家长要谨防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开端。

4. 安静不动:与喧闹攻击的宝贝相反,有些宝贝在无聊的时候非常安静,不动手不动脚,当然也不动脑。这样的宝贝最容易被妈咪忽视,误以为宝贝很乖很省心。实际上,这是一种无助无奈的被动状态,需要妈咪的积极引导。

5. 扣摸身体或衣物:宝贝并不是主动地关注身体,而是下意识地扣、摸、拽、拉、拧、扯身体或衣物。这种无意识的动作表现出宝贝觉得很无聊。

总之,宝贝的无聊常常得不到妈咪的及时关注,需要妈咪关注和引导。妈咪可以通过观察宝贝的眼神、吮吸啃咬、喧闹攻击、安静不动和扣摸身体或衣物来推测宝贝的无聊行为,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