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喝水对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儿童对水的需求量比成人更高3-4倍。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30-40毫升的水,而婴儿则需要100-160毫升。特别是在气候干燥的春天,孩子需要更多的水。那么,孩子到底应该喝什么样的水呢?又该如何喝呢?

首先,很多人会担心喝水过多会导致中毒。据相关资料统计,水中毒一般发生在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症状包括嗜睡、不安、厌食、呕吐、体温降低等,甚至出现全身性痉挛、昏迷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的肾脏功能需要到1岁才能达到成人正常的标准。因此,一旦宝宝喝水过多,肾脏将无法及时排出体内的过多水分,水分积聚在血液中导致钠离子浓度被过分稀释,引起水中毒,进而影响脑部活动。

此外,一些孩子喝水过多是因为所喝的配方奶没有按照正确的比例冲泡,奶水过稀导致宝宝摄取水分过多。未添加辅食的宝宝,只要宝宝的进食状况正常,就不需要再额外补充水分。而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在宝宝进食后或两餐之间补充少量开水,帮助宝宝清洁口腔,也有益于牙齿健康。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平均水分摄取量如下:

年龄 平均体重(kg) 每日总水量(ml) 3天 300-330 10天 300-360 3个月 200-230 6个月 170-190 9个月 140-160 1岁 110-130 2岁 100-120

尽管新生儿的味觉比成人灵敏得多,但最好不要喂过甜的水。有人做过实验,用高浓度的糖水喂新生儿,最初可加快肠蠕动,但不久就转为抑制,使孩子腹部胀满。因此,成人最好以5%-10%的浓度给新生儿喂糖水。不要用果汁、汽水或其他饮料代替白开水给孩子解渴或补充水分。白开水易代谢,因此孩子口渴时,只要给他们喝些白开水就行,偶尔尝尝饮料之类,最好也用白开水冲淡后再喝。不要给孩子喝冰水。孩子天性好动,活动后往往浑身是汗,喜欢喝冰水。大量喝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使胃肠的蠕动加快,甚至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是不应提倡的做法。饭前不要给孩子喝水。此时给孩子喝水会稀释胃液,不利于食物消化。而且孩子喝得肚子胀鼓鼓的会影响食欲。恰当的方法是在饭前半小时,让孩子喝少量水,以增加口腔内唾液分泌,帮助消化。室温下存放超过3天的饮用水,尤其是保温瓶里的开水,易被细菌污染,不宜给孩子喝。这种水可产生具有毒性的亚硝酸盐,在体内与有机胺结合形成亚硝胺,是一种危险的致癌物质,并且喝多了可使血液里运送氧的红细胞数量减少,造成组织缺氧。最重要的是养成孩子良好的喝水习惯。首先,喝水不要过快,不要一下子喝得过多。否则不利于吸收,还会造成急性胃扩张,出现上腹部不适症状。另外,不要让孩子喝生水,以防感染胃肠道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