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处于秩序敏感期时,家长应当给予适当的帮助,正确的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这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专注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宝宝秩序敏感期家长如何应对呢?

首先,正确应对秩序敏感期,接受孩子的固执。孩子在秩序敏感期会有一些近乎偏执的原则,对于秩序的破坏往往产生大哭大闹等过激反应。家长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尽量给孩子提供符合他内心秩序的环境。孩子在这一时期会产生很多看似无理的需求,如果需求是合理的,那么妈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妈妈就需要灵活变通,可以通过拥抱、讲孩子能听懂道理、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方式平息孩子的情绪。切记蛮横镇压。

其次,为孩子提供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有的妈妈为了减轻生活的压力,采取了将孩子在外婆、奶奶和自己家轮流抚养的做法。周日在外婆或奶奶家,周末接过来。对于幼儿来说,频繁变换的生活环境,将使得孩子很难产生稳定的秩序体验,进而冲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所以,为了保护孩子的秩序感,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此外,借助敏感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秩序的偏好使得孩子天然喜欢有规律的生活。爸妈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合理、科学的作息秩序,为今后良好的生活习惯奠定基础。物品摆放有序的环境更容易让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感到舒适,生活中有很多习惯,比如摆放碗筷、进门换鞋、玩具归位等都是需要培养的。这些基本的规则和意识通过秩序敏感期的强化,成为内化的行为模式,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最后,理解孩子对程序的要求。当孩子因为已经习惯的或者头脑中预期的程序被破坏而哭闹时,家长要理解孩子对于秩序的强烈要求,耐心地处理问题。重来一次通常是很有效的解决对策。在无法重来的情况下,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可能并不马上买账,依旧大哭大闹。但这是一种健康的痛苦。孩子在宣泄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重来的。家长需要做的是倾听孩子的痛苦,共情孩子的感受。

综上所述,宝宝秩序敏感期家长应当给予适当的帮助,正确的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秩序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我们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而不是在孩子维护秩序感的时候认为“无理取闹”横加阻拦。我们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给孩子提供井然有序的环境,利用敏感期引导孩子自己整理物品,理解孩子对程序的要求,并耐心地处理孩子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