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颈部是宝宝身体的重要部位,容易受风寒影响。要给宝宝选择保暖的颈部
春天已经来临,早晚温差较大,这样的天气对孩子来说确实容易感冒。一旦孩子不慎,就容易生病。因此,春捂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注意给孩子保暖,就能降低孩子感冒的风险。那么,哪些部位需要特别关注呢?
首先,小脚丫。中医认为,“寒从脚下起”,因为脚离心脏较远,气血运行缓慢,脚部皮下脂肪薄弱,容易受风寒侵袭。宝宝的小脚丫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小脚丫受凉,周围的血管可能会遇冷收缩,血液运行速度会变得缓慢,使得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也受到牵连,随之收缩。一旦遇到外界的寒气入侵,宝宝容易受寒感冒。因此,一定要在春季注意保暖,尤其是晚上睡觉时,气温可能会稍微低一点,可以给宝宝选择穿薄袜入睡。
其次,腹部。腹部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器官,喜暖怕寒,它与人体的消化系统密切相关。食物的消化需要脾胃不断的磨合、调节,然后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提取其中的有效营养物质,供给身体各器官消耗,从而维持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然而,宝宝腹部与脾胃的联系比较紧密。一旦宝宝腹部受凉,肠胃分泌出的消化酶活性就会大大降低,腹腔内的温度也会随之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脾胃虚弱,身体从外界获取的营养物质减少,同样会让身体的抵抗力变差,生病感冒的频率自然会升高。平时要注意宝宝的腹部保暖,尤其是宝宝准备运动时,最好将衣服扎在裤子里面,以免灌风受凉,引起腹痛、腹泻。此外,晚上睡觉时也要注意用被子将宝宝的小肚子盖好,天气稍微暖和一点,可以选择在宝宝身上穿一个小肚兜,防止他们晚上踢被子,让肚子露在了外面。
最后,背部。从生理学上看,后背是人体经脉中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重要部位,主要的作用就是给身体设下结界,抵御外界风寒的入侵。如果宝宝做好背部保暖工作,身体就会远离各种风寒疾病。防止宝宝感冒,可以摸一下宝宝的背部,看看是否有出汗现象,如有,立即用毛巾将汗液擦干。
在春捂过程中,要注意春捂时间。一般情况下,儿科医生建议以15摄氏度为临界值。如果低于此值,说明可以继续捂下去。如果超过此值,而且昼夜温度小于8摄氏度,则不用春捂。不过要注意的是,还要综合宝宝的体质和身体的表现而定。如果宝宝身体有上火症状,例如大便干结、嘴唇干裂起皮、小便的次数少,而且尿液偏黄,平时还比较多汗,则可以考虑适当减少衣服。如果宝宝身体一切正常,而且也没有出汗,那么妈妈就不用急着帮他们脱衣。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孩子的体温中枢调节能力不及成人,所以增减衣物需要一个过渡期。即使气温有所回升,建议也要先捂一会,然后慢慢减少衣物。身体素质好的宝宝可以多捂一周,体弱多病的宝宝则需要坚持捂两周,让他们的身体慢慢适应春天气温的变化以后,再开始减少衣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宝宝不会受凉感冒。
春捂穿衣原则是“上薄下厚”。宝宝的头部是体表散发热量的主要部位,如果捂得过厚,可能会让宝宝头部出现很多痱子,心情也会变得烦躁。此外,宝宝的胸部如果穿得过厚,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宝宝的下身,尤其是肚子、脚丫、脚踝等地方,神经末梢较为丰富,比较害怕风寒的侵袭。平时要注意多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