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现听力问题或耳部炎症
中耳炎,儿童听力的隐形杀手
暑假里,孩子们成为电视迷,他们可能无意中发现,孩子会把电视的声音调得更大,说话的声音也比以前大。家长们叫喊孩子却好像没有反应。这时,我们不必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而是要关注孩子的听力状况。耳鼻喉科专家称,分泌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早期听力损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可以说是儿童听力的隐形杀手。
约有80%的儿童得过分泌性中耳炎。大量研究表明,80%的儿童发病于6个月至4岁,1岁以及1岁以内发病的占50%,2岁以内发病则增加到60%。部分患儿在3个月内可以自愈,但仅有30-40%的儿童会反复出现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自愈率。专家表示,从分泌性中耳炎出现或诊断之日起,应持续观察3个月。观察期间,要密切监测患儿的情况,根据患儿的情况定期进行复查。
腺样体肥大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鼻-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疾病,许多家长不重视。反复发作的鼻-鼻窦炎可能引起腺样体肥大,肥大的腺样体又阻碍了鼻腔的引流,进一步加重了鼻-鼻窦炎,两者又共同影响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导致中耳鼓室不能与外界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流,逐渐形成负压,并进一步引起鼓室黏膜充血、渗出,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预防小儿中耳炎的措施包括提高宝宝的抵抗力,预防感冒。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从合理饮食(饮食多样化)来增强宝宝的体质,平时注意给宝宝建立规律性的锻炼身体方案,并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特别提醒:
1. 当宝宝患了感冒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时要积极治疗,还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
2. 给孩子洗澡、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小儿的外耳道口,以防污水流入。不要给小儿用力挖耳朵,以防皮肤感染,而使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如果孩子有反复感冒的现象,提示孩子的体质不佳,应该请医生给予1-2个疗程的提高抵抗力治疗措施(方法有多种),或者检查孩子的免疫功能后决定治疗方案,否则反复感冒将增加患中耳炎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