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吃不好,总是逼迫孩子吃饭。这样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长大后更容易有挑食的习惯。那么,如何让宝宝好好吃饭呢?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

逼孩子吃饭的危害 1. 过度强迫:孩子吃的少一点,就开始用言语逼迫,更有急脾气的妈妈,直接上手喂孩子,直喂到自己满意。 2. 心理压力:还有的家庭,孩子一吃饭,一家人都围着看,这种监督式进餐环境给孩子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仿佛吃任何一口都会有人评头论足。 3. 恐吓、打骂:甚至有的家庭连恐吓、打骂等招数都用上了……连吃个饭都要被控制,这样的孩子越长大越抗拒,他们的自我意识在觉醒,心理上的被压迫用身体来反抗:不喜欢被控制着,我的身体由我做主。

如何让宝宝好好吃饭 1. 改变食物色彩和形状:孩子比任何大人都更依赖视角效果。因此,家长可以在食物色彩搭配和花样方面下功夫。例如,花式早餐——花卷、鸡蛋卷、蛋糕、鸡蛋羹等等。 2. 坚持饮食多样化:有些家长不太擅长做饭,或者嫌麻烦,做来做去就那么几道菜。而这些菜可能家长爱吃,孩子却未必爱吃。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地饮食多样化,尽可能一日三餐食物多样。一方面,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爱吃什么,另一方面,饮食多样更容易让营养均衡。 3. 增强用餐仪式感:《孤独的美食家》中说:仪式感,会增加人的食欲。所以,家长们可以通过教给孩子餐桌礼仪来增强孩子吃饭的食欲。比如吃饭前,可以让孩子帮忙摆餐具,端饭菜,甚至可以要求“大人没有动碗筷,小孩子不可以先吃”等。 4. 准备一套精致餐具:一套宝宝专属的餐具,一套他最爱的餐具,会增加进食的热情。所以,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超市挑选属于自己的餐具。当然,如果宝宝突然想用大人的餐具,家长也别拒绝。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爱上吃饭。 5. 一日三餐要规律化:饮食习惯越是不规律,就越容易厌食。因此,家长尽管工作很忙,也要尽量让一家人的饮食时间规律化。另外在就餐时间前后,不要为孩子提供过多的零食,以免影响正餐的进食量。 6. 鼓励饭后散步:饭后散步有利于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消化。所以,可以组织饭后一家人到小区花园走走,一方面,可以帮助消化,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7. 热爱食物:董卿曾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就要求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不挑食、不浪费食物。 8. 营造良好的餐桌氛围:见过很多家长,特别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与孩子谈一些严肃的话题,比如学习成绩、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等。殊不知,当餐桌氛围过于紧张、压抑时,会让人神经紧张、消化功能减弱,造成食欲不振,甚至会厌恶靠近餐桌。所以,尽量要营造良好的餐桌氛围??梢栽诓妥郎戏窒硪恍┍舜擞龅降娜な禄蚍窒碜约憾陨缁帷⒂槔质笔碌募獾?。 9. 建立良好进餐规则:教育专家李玫瑾曾说过:“如果孩子吃饭不积极,不用刻意等待,等到饭点一过,餐盘收走,饿到下一顿,孩子就不会再不认真吃饭”。这种进餐规则虽然让人觉得“狠心”,但这并不是消极地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明白,良好的进餐规则是需要遵守的,不能总把饭含在嘴里,或者慢慢悠悠,不把吃饭当一回事。 10. 科普食物功能:给孩子科普每种食物的功能。比如,当孩子便秘时,你就告诉他:“蔬菜和水果里有很多纤维素,多吃这些东西就不容易便秘哦!”这种解说,是在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能让孩子对他不喜欢的食物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理解,更能让他根据自身生理的需求去做出改变和合理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