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从小就要对肾要有所养护。不过,并非所有症状的孩子都需要补肾。肾气的补充方式应该根据不同的孩子进行。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四种孩子要重视补肾气的情况。

1. 经常尿床的孩子

一般来说,3岁以下的宝宝偶尔尿床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大于3岁,还是隔三差五的尿床,或者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尿床,家长可以带去看医生,或者日常重视肾气的调补。因为肾有固摄的功能,孩子膀胱控制不住而尿床,首先要考虑到固摄能力不足。

2. 发育明显迟缓的孩子

肾精不足会导致身体发育缓慢,孩子常表现为宝宝囟门闭合晚、孩子出牙慢、站立、走路等比同龄孩子晚很多。如果孩子有这些表现,可以考虑是不是肾气不足了。

3. 头发稀疏发黄的孩子

“发为血之余”,孩子肾精足就能生足够的血,血气旺头发才能得到润养。如果孩子头发稀疏或者头发发黄,日常也要关注饮食和生活上对肾的顾护。

4. 满口蛀牙、龋齿的孩子

虫牙、蛀牙可能是孩子愿意吃糖导致的。中医认为,肾主骨,而齿为骨之余。如果孩子刷牙的习惯是良好的,还出现严重的蛀牙,家长也要懂得,可能是肾气不足导致的。

给孩子补肾气的两个错误观念

如果肾虚,只补肾,不管其他。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问题。肾虚有很多种情况,家长对很多细节都不明白就给孩子乱补,很多看法和观点也不是很正确。

不正确的观念一:孩子肾气不足,只补肾,不管其他。

孩子肾气不足,可能是因为其他脏器的问题。临床大多数孩子是由于喂养方法不合理,长期伤了脾胃,比较严重的情况导致对肾的影响。

不正确的观念二:补肾不分阴阳,乱补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

如果肾阴虚者服用补阳药容易“上火”,阳虚者服用补阴药则加重病情。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合适药物。具体是哪种,家长可以从以下症状判断:肾阳虚(寒象):孩子容易手脚冰冷,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小便频繁清长、夜尿多。肾阴虚(热象):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睡觉出汗,瘦小,小便黄少。孩子容易“上火”,脾气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