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新生儿和早产儿是指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新生儿血液循环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导致新生儿血氧供给不足,从而对各个内脏造成损害,特别是脑部。由于缺氧程度不同,导致脑损伤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甚至死亡。经抢救成活的新生儿中,由于脑缺氧和缺血,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据统计,有4%~7%的窒息儿发展为智力低下,其余的智力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儿。

早产儿是指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母亲患有疾病。早产的小儿出生时间越早,发育越不成熟,新生儿期发生疾病越多,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感染和营养不足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大脑缺氧,使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我们统计显示,存活的早产儿中有7.8%智力低于正常,其余的平均智力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儿。此外,早产儿还常发生脑瘫等其他后遗症。

早期教育可预防窒息和早产儿智力低下。为了促进窒息新生儿和早产儿的智力发育,防止智力低下,从1991年起,全国窒息、早产儿早期教育协作组开始进行协作研究。我们采用出生在各协作医院的足月窒息儿、早产儿,按收治先后分别随机分配原则,单号为早期教育组,双号为常规育儿组,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

窒息儿早教组有64名婴儿,常规育儿组有55名婴儿,正常对照组有65名婴儿。我们按照编制的教育大纲,对1岁以内的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包括运动发育、认知能力、语言发育和交往能力。1岁以内以感知和动作训练为主,之后逐步发展语言理解和动手能力。

婴儿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育儿刺激和玩耍,让小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如各种颜色、多样形状和不同声音。我们为婴儿提供床上的玩具,床上的墙壁上挂上色彩鲜艳的玩具,时常更换以引起婴儿的兴趣。我们还给婴儿一些常用物品,发展婴儿嘴、眼、手的探索能力。在喂养和护理过程中,我们不断与婴儿亲切交谈,逗引婴儿发声。通过和孩子说话、唱歌,我们可以促进婴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此外,通过各种玩耍,我们可以发展婴儿的知觉辨别、交流、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控制能力。

早期干预是指导家长进行的,由符合条件的对象在新生儿出院前取得家长的同意和合作。具体做法与正常儿早期教育相似。

经过早期干预,我们发现1岁半时,窒息新生儿早期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为105分,正常儿为100分,完全赶上正常小儿发育水平。而窒息常规育儿组(按父母的育儿方式)1岁半时智力发展指数为90分,明显低于早期干预组和正常儿。更为重要的是,未经早期干预组中有9%的婴儿智力低于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