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一名仅重95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成功降临在这个世界。她的全身肌肤呈现出红润、紧绷的状态,声音娇柔且带着唾沫。经过妇科、产科医务人员的一系列救治,她的面唇逐渐变白,呼吸系统也得到了恢复。这位早产儿是贵州省迄今为止最小的女孩,体重不足2瓶纯净水,却因为及时的救治而获得了新生。

医生表示,早产儿需要大量精力照顾和护理。那么,如何为早产儿提供合适的喂养呢?首先,要细心喂养,确保早产儿的吮吸力足够。对于住院期间回到家的早产儿,在头两三天内,每次喂食量不需要增加,而是逐步融入家庭环境。其次,采用分次喂养的方法,每次吸入一分钟,将玻璃奶瓶抽出口腔内部,让宝宝顺顺吸气约十秒钟,然后再喂食。这样可以降低呕奶和吸气上的挤压,并可喂食早产儿婴儿奶粉,以促进消化和提高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此外,早产儿对温度的转换较为敏感,因此要关注人体体温的维持和温度的平衡,以防发病。

按时回医院门诊跟踪查验及治疗是早产儿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医生会定期检查和治疗早产儿的生理指标,如英语听力、新生儿黄疸、心肺功能、肠胃消化吸收等,并接受预防注射等。保持与新生婴儿医生的紧密联系,以便随时随地咨询。此外,早产儿的护理措施还包括严苛的防护隔离制度、提升手卫生规范、预防感染等。早产儿的喂养方式有母乳喂养和代乳制品喂养两种,其中母乳喂养是更好的选择。

为防止早产儿感染,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要先洗手消毒,并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双手。每日要搞好早产儿的口腔保健、肚脐及屁股的肌肤护理,经常更换姿势,预防肺炎的产生。为了降低早产儿的刺激性,实行静脉注射及胃肠减压等各类实际操作时,操作姿势要柔和,严格执行无菌检测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相互污染。

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每日更换暖箱里的水,用碘伏消毒液擦洗箱内,再用冷水擦洗干净,病房间内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天一次。早产儿的喂养方式也需要注意,首先考虑用母乳喂养早产儿,因为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纯天然健康食品。其次,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代乳制品喂养,但要选用高品质母乳化婴儿奶粉,营养成分更易消化吸收。在使用代乳制品喂养时,要密切关注宝宝有没有反胃、拉肚子、严重便秘等消化不好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