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处在厌奶期,妈妈稍稍减少奶量。这是正常现象,但为什么会有厌奶期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婴幼儿通常会有“厌奶期”,家长对此也习以为常。很多宝宝从厌奶期开始,食欲逐渐恢复,但却越来越“难养”。很多家长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明显。那么,什么是厌奶期?为什么孩子会有厌奶期?我们来探讨一下。

网上的解释是:厌奶是儿童厌奶期的一种现象。宝宝原本胃口很好,没有生病症状,活动正常,但突然间不喜欢吃奶,或者在吃奶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有时还发出声音。但过一段时间就恢复正常了,医学上称这种暂时的厌奶状况为“生理性厌食期”。

厌奶期的病因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婴儿的生理发育和感官功能逐渐成熟,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并喜欢探索。此外,4个月后开始为宝宝添加辅食,宝宝在吃了与牛奶不同的多样化食物后,很可能会“喜新厌旧”,变得不再只钟情于“奶”这种单一口味的食物。

然而,有些孩子除了厌奶外,还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如睡不安、精神差、易哭闹等,这些被称为病理性厌奶。病理性厌奶的孩子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伴有其他疾病,如睡不安、精神差、易哭闹、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发热、呕吐、腹泻等。病理性厌奶一般伴随急、慢性疾病。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厌奶呢?原因有很多。首先,孩子的体质特点使他们在某些情况下会拒绝进食。例如,积食、消化不良等。其次,孩子可能因为心理原因而出现厌奶,比如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或者受到外界干扰,导致对奶的兴趣降低。最后,有些孩子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疾病、药物等,导致厌奶。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厌奶是理所当然的,要通过变着花样做辅食、换奶粉等方式来吸引孩子,帮助孩子度过厌奶期。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出现厌奶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家长不能理解真正的原因,错误应对,就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不正常结果。孩子的体质会一落千丈,很难调理回来。

总之,孩子厌奶不是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是注意力分散,更不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驱使。实际上,孩子厌奶是身体消化不佳的表现。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真正原因,不能正确应对,就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不正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