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病,常常表现为口腔内生成白色的假膜,有时假膜白得像雪一样。它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这种真菌通常在口腔不清洁或营养不良的宝宝中较为常见。除了不清洁的口腔,宝宝也可能通过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等感染鹅口疮。此外,当宝宝6到7个月大时,会长出牙齿,此时牙床可能会感到轻微胀痛,宝宝可能会因此咬手指、玩具等,从而导致细菌和霉菌进入口腔,引起感染。

鹅口疮的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的斑膜,周围没有炎症反应,形状像奶块,没有疼痛感。如果斑膜面积不大,可以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如果斑膜擦去后,下方会出现一个红色创面。如果感染较轻,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难以发现,宝宝也没有明显的疼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但如果感染严重,宝宝可能会因为疼痛而变得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治疗要点是使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症状严重的宝宝可以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此外,也可以使用每毫升含制霉菌素5~10万单位的液体涂局部,每天3次,涂药时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后涂药,以免冲掉口腔中的药物。

在居家护理方面,需要注意保持卫生。喂奶前母亲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奶头,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要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如果发现宝宝的口腔里长出白色絮状物,不要用手或布擦洗口腔,而是可以使用1%的龙胆紫涂于口腔患处,或用2%~3%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冰硼散,每天可涂2~4次,注意应在饭后1~2小时进行,以免引起呕吐。对于新生宝宝,可以在吃奶后用1%的龙胆紫溶液滴于其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将药物涂到整个口腔。

在局部用药时,需要注意先将棉球放于宝宝舌系带的两侧以隔断唾液,然后,用棉球将患处的黏膜表面吸干净即可涂药。涂药后让宝宝闭口10分钟,再取出隔断唾液的棉球。涂药后不要立即给患儿饮水,进食,也不可立即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