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中的各种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物、皂甙和维生素A抑制物等,都具有抑制作用。这些物质会降低豆浆的营养价值,抑制膳食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降低豆浆的营养价值。

皂甙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可能导致充血、肿胀和出血性炎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维生素A抑制物还能氧化并破坏胡萝卜素。

此外,生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条件。因此,煮豆浆必须煮熟烧透。

在煮豆浆时,先除净将上浮的泡沫,再用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使有害物质被彻底分解破坏,并杀死微生物。父母通过充分的浸泡、磨细、过滤、加热等处理方式,能够充分地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也能消除胰蛋白酶抑制素的不利影响。

有时候,将生豆浆加热到80℃-90℃时,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假沸”现象,此时的温度还不至于破坏豆浆中的皂甙物质。正确的煮豆浆方法应是,在出现“假沸”现象后继续加热3-5分钟,使泡沫完全消失。

总之,完全没必要为了保险起见,反复地煮好几遍豆浆,这样虽然去除了豆浆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造成了营养物质流失,因此,煮豆浆要恰到好处,而且也要控制好加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