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辛勤劳作的孩子们发奖
我是个农民的朋友,即使生活在忙碌疲惫中,他也不忘鼓励身边的朋友一起去大街上卖蔬菜。特别是在天气炎热时,如果这些蔬菜水果不能及时出售,就会腐烂,所以我们不得不想出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的朋友鼓励读中小学的孩子利用周末的时间去菜市场取得蔬菜水果,然后把它们卖出去,随后给孩子们发奖,以此鼓励他们。这种发奖方式有以下好处:第一,孩子们比以往更加勤劳,培养了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第二,这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计算能力,让他们面对陌生人时不再胆怯;第三,以往向父母索要零花钱的方式变成了根据劳动得到的奖励金,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创造财富的开心。
但是,这样做是否会导致孩子滋长享乐主义观念呢?我认为不会。当孩子还没有培养出劳动习惯时,给他们一些奖励是对他们劳动的肯定和鼓励。当孩子成长到可以主动劳动的阶段时,父母也不必再采用发奖的方式。发奖是让孩子明白,种豆得豆,有劳动就会有回报。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有许多孩子在学校里勤劳,但回到家里却娇惯,不干家务,甚至变成了小王爷。这种“家懒外勤人员”的状态实际上是一种双重性格,即在家里是一副面孔,在校园里也是另一副面孔。这种社会道德缺点如果不尽早清除,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成两面人,到那时再进行教育和改造就会更加困难。因此,劳动,尤其是家庭劳动,是铸就不幸的孩子形成关键的课程内容和方式。

父母在培养孩子时,应该在孩子还没有培养出劳动习惯之前,给予一些奖励来肯定他们的劳动。这些奖励通常不含有手机游戏的特性,而是一种无限制、没有理由的给予孩子们的物质享受,避开劳动。这种做法比成年人无限制地、没有理由地给予孩子们的物质享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