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生活报的记者来家里采访,我和记者谈得非常投入。丫丫则默默地听着,当谈到孩子文化教育方面的难题时,丫丫突然说:“爸爸打了我!”我的脸色瞬间红了起来,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曾经打过丫丫。等记者走了,我仔细地了解到了丫妈和丫丫,他们证实了我确实曾打过丫丫,那时丫四岁。我细心回忆,终于在丫丫的小屁股上留下了一道印子。有时候,成人无意间的一些行为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恢复。与此同时,这也让我回想起了许多往事。丫姑无疑是对孩子文化教育投入最多的家人。我和丫姑的记忆力非常深入,有一件事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件事发生在丫丫四岁,丫姑非常高兴地带着丫丫去报考绘画班,然而,她并不知道,上了一个上午的课程后,老师对丫丫的评价是“坐立不安,不适合绘画”。丫姑的失落让她更加烦躁,最终导致丫丫狂躁不安。丫姑也感慨那时候她的心理状态确实不太好,幸好丫姑擅长思考,勤奋地改进心理状态,才使得丫丫现在如此开心。丫姑是最喜欢丫丫的人了,但她是个急性子。丫丫有一次数学课得了99分,妈妈因为觉得她太粗心大意而责备她,认为只要细心一点,就能考100分。妈妈还把丫丫晾在一边,不再理睬她。当丫丫向妈妈承认自己太粗心时,又引发了妈妈的一顿指责,导致丫丫每次考试都担心考不上100分,甚至影响到学习培训和休息。丫妈后来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方式。经过漫长的过程,丫丫仍然说:“妈妈不信任我?!闭馊梦曳浅5S牵蛭乙恢比衔盖缀湍盖锥院⒆拥陌凸匦氖俏蘧〉?,而简单直接的打骂方式,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如果父母要弥补对孩子的伤害,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