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餐桌礼仪比较关注,他们认为孩子能够安安稳稳地在餐桌上吃饭就是万事大吉。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很多孩子往往在餐桌上吃不了几口就离开,导致妈妈们感到困惑。那么,如何让孩子更愿意在餐桌上用餐呢?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食欲。妈妈们过于关注孩子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而忽略了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进餐的兴趣。实际上,吃饭应该是一种愉快且充满乐趣的过程。然而,由于妈妈的焦急,孩子对吃饭产生了抗拒,这导致恶性循环。

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并不是对吃饭抗拒,而是对让自己吃饭的妈妈产生了抗拒。宝爸宝妈们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培养宝宝的餐桌礼仪。当孩子吃一口辅食时,就是时候开始培养餐桌礼仪了。

培养孩子的用餐习惯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营造吃饭仪式感。让宝宝知道什么时候该吃饭,并从特殊的仪式感开始,比如在周一节目中推荐爸爸妈妈做的。这有助于培养宝宝的吃饭仪式感。

2. 饭前一小时不吃零食。饭前一小时不能给宝宝吃任何东西,因为宝宝的肠胃容量本就不大,饭前吃别的东西容易造成饱腹感。到了吃饭的时候,失去对食物的期待,自然饭量大打折扣。

3. 吃饭过程不能离开餐椅。让宝宝明白,吃饭时是不可以离开餐椅的,如果宝宝一旦爬出餐椅,妈妈要立即告诉宝宝:离开餐椅说明你吃饱了,我可以抱你出来,但你不能再继续吃饭了。

4. 鼓励宝宝自己取餐。让宝宝学会自己取餐,宝宝如果能像吃自助餐一样,自己去盘子里选择喜爱的食物,他对吃饭的兴趣会明显提高,一次吃不完也没有关系。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宝宝就会知道,多少的饭菜是我可以吃完的了。

5. 及时对宝宝提出表扬。当宝宝做得好的时候,比如他这顿饭拿餐具有进步,自己能放进嘴里,自己能把饭菜吃完,妈妈一定要及时给予宝宝表扬和肯定,大声鼓励宝宝。让宝宝从吃饭这件事情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6. 切忌急躁。在进行宝宝吃饭训练时,家长一定要切忌急躁。给宝宝学习的时间,任何习惯的建立都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不要怕脏怕麻烦,宝宝练习自主吃饭,肯定是会搞脏衣服,搞得到处都是,这个时候妈妈爸爸一定不要责怪宝宝。这样会容易打击孩子自己去尝试的积极性,并且影响孩子以后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学习。

7. 不要过于紧张孩子自己吃会吃不饱。妈妈可以在宝宝自己吃的时候辅助喂。不要在餐桌上呵斥宝宝,不要用玩具和手机来引导宝宝坐上餐桌,家人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要玩手机,尽量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吃饭氛围,让宝宝感受到吃饭这个时刻也是家人沟通感情的一个好机会。

8. 家里人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宝宝身上。不要过于紧张孩子自己吃会吃不饱,妈妈可以在宝宝自己吃的时候辅助喂。不要在餐桌上呵斥宝宝,不要用玩具和手机来引导宝宝坐上餐桌,家人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要玩手机,尽量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吃饭氛围,让宝宝感受到吃饭这个时刻也是家人沟通感情的一个好机会。

最后,家里人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宝宝身上,一会问要吃这个吗?一会又频繁的给宝宝夹菜,而家长自己却不吃。很多妈妈其实就是无法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尝试,过于焦虑孩子自己吃不饱,不相信自己的宝宝可以做到,一到吃饭的时候,妈妈就愁容满面,絮絮叨叨,这会让宝宝感受到吃饭本就是一个不愉快的事情。如果妈妈不放手,继续愁容满面。那会自己吃饭的宝宝真的就只有别人家的宝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