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移植前吃二甲双胍对改善子宫环境的作用是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二甲双胍是胰岛素增敏剂,在试管前服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对卵巢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帮助,对于肥胖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试管前使用可以调理胰岛素抵抗,而且二甲双胍还有减肥的作用,对恢复卵巢功能,改善子宫环境很帮助,因此能提高试管的成功率。

试管吃二甲双胍的作用除了有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外,还有改善子宫血液流动、改善排卵状况等作用,适当使用可以提高试管成功率,所以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下面可以详细了解一下做试管前吃二甲双胍的作用:

1.二甲双胍是临床上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主要药物,试管期间服用二甲双胍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二甲双胍治疗后子宫内膜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以帮助试管女性提高内膜的容受性,从而提高试管移植后的着床率;

2.试管期间由于取卵、移植等就会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二甲双胍可改善子宫动脉的血流及内膜血管形成,因此试管的时候,医生会给患者开二甲双胍;

3.有部分女性的排卵情况不太好,因此试管期间用二甲双胍就能够有效的帮助试管患者排卵,从而在取卵的时候,能够多取几颗成熟的卵子,从而提高试管的成功率。

一提到糖尿病,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胰岛素”。

1921年,胰岛素首先被发现,次年开始用于临床,使过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

直至今日,胰岛素仍然是百年以来已经发现的,唯一一种体内抑制脂肪分解、降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的降糖机制也很直接。>

通过激活磷酸二酯酶3B(PDE3B),抑制脂肪分解来限制肝脏葡萄糖(HGP)的产生,进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迅速又强效的降糖效果,让胰岛素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但胰岛素抵抗的出现让大家头疼不已。毕竟,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人来说,胰岛素无法有效抑制脂肪分解。而脂肪分解一旦失控,就会导致游离脂肪酸在肝脏、肌肉以及胰岛等代谢组织中异常积累,进而引起甚至加重高血糖的症状。

胰岛素抵抗怎么办?快速降糖的新激素被发现!糖尿病或被治愈?_uG2Uk

对于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来说,即使过量使用胰岛素,但血糖水平控制仍然难以达标,只能全面控制血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应用抗高糖药物,暂停应用胰岛素,必要时还需要应用胰岛素类似物或胰岛素促泌剂。

但就在前段时间,这种局面被打破。来自索尔研究所的专家,在脂肪组织中发现了另一种可以快速降低血糖的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

什么是FGF1?>

与胰岛素一样,FGF1通过抑制脂肪分解来降低血糖水平。但重点是,FGF1是通过激活磷酸二酯酶4(PDE4)调控脂肪分解的,是一条与胰岛素相互独立的新机制。

这意味着什么?>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对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具有胰岛素抵抗的人来说,FGF1/PDE4通路或许能够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下面详细聊FGF1降糖机制的过程。>

FGF1降血糖的套路与胰岛素如出一辙,都是先抑制脂肪分解,从而降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来限制HGP的生成,最后起到降低血糖水平的效果。看到这,可能很多朋友疑惑了,这不是和胰岛素一样的作用途径吗?哪里不一样?

正如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胰岛素作用于脂肪细胞后,是通过激活PDE3B来抑制脂肪分解,启动降血糖信号通路的。FGF1的起效和PDE3B几乎没有联系,而是通过PED4进行表达。

也就是说,FGF1和胰岛素分别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FGF1/PDE4和胰岛素/PDE3B通路,但它们道路终点都是抑制脂肪分解、降低血糖。

一个新的观念出来了!>

其实早在2016年,《Nature Medicine》上发表过这样一项研究:在2型糖尿病的啮齿动物模型中,通过脑室内单次注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可以持续缓解高血糖症(200 mg /dl的血糖水平维持了17周)。这种抗糖尿病的作用并不是体重减轻后的继发性作用,也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而是增加了从血液中清除葡萄糖的能力。然而,这种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

一直以来,FGF1都被当做胰岛素的增敏剂,能够增加人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充分利用。然后,FGF1/PDE4通路的出现意味着,在降血糖通路中,FGF1和胰岛素不是“串联”,而是“并联”!

也就是说,胰岛素和FGF1的抑制脂肪分解、降血糖机制可以看成两条“并行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时候,胰岛素的信号通路受损。但是,即使胰岛素信号通路停工了,FGF1的信号通路依然可以运作,这样脂肪分解和血糖降低依然可以得到有效调控。

接下来一个很关键的问题,FGF1应用于临床了吗?

FGF1是存在的,但是上文说到的对糖尿病的治疗机制还没有通过,但也给了大家一个新的糖尿病治疗思路,通过神经反馈,或通过调控中枢神经,达到持续降糖,甚至治愈糖尿病或将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