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时,他们可能认为十块钱和一百块是一样的。然而,当这些钱在他们手中流动时,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合理花钱呢?首先,事先约定金额上限,让孩子学会克制。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允许孩子购买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但只能选择一样。为了防止孩子购买昂贵的物品,可以事先设定金额上限。孩子会兴奋地在购物篮里放入自己喜欢的物品,但最后只能选择一件。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会学会自己筛选物品,最终留下的就是他们最想要的。这个过程必须由孩子自己完成。

经过多次训练,孩子的选择速度会越来越快,直到他们可以直奔自己最想要的物品。最后,将钱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支付账单。通过花钱,孩子学会做选择和克制,这是形成意志力的过程。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意志力后,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零用钱。例如,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每周获得5元钱,用于存入孩子的存钱罐或小钱袋。每周一领取,花完不能提前支取。同时,适时提醒孩子“还剩多少钱了?1块钱是吗?1块钱能买什么呢?”

从5岁开始,孩子会对数字逐渐敏感和感兴趣,所以认识钱币和换算钱币就在默默地进行。妈妈可以提醒孩子“今天是周三,还有几天你能领钱呀?”及时的询问和提醒可以训练孩子的自我预见力,这是孩子自律自主的必要条件。

当孩子开始进入小学,他们的自我掌控能力会增强,能够掌控的钱数也可以逐步增加。每次爷爷奶奶、姑姑姨姨给了压岁钱,孩子可能会要求自己保管,但我们可以代为保管,等孩子需要买必需品时可以从我们这里支取,但要记账。

对于孩子的压岁钱和零用钱,我们应该界定使用范围,明确做事底线。例如,这些钱用于孩子的文具学具、零食和需要的衣物鞋子等,使用期限是一年。通过让孩子支配金钱,训练孩子对金钱的控制力,其实就是对于自控能力的锻炼。

自控能力越强,孩子能掌控的钱越多,他们就越自律,越具有自主性。通过支配零用钱的训练,孩子的计划性和克制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前三个月是适应期,三个月后你会发现孩子很听话、很配合,半年到一年左右你会发现孩子的自主性明显提高。很多孩子的自律性差,自主性弱,其实不单纯是ta没有形成自已的意志力,即:自我权利的拥有与支配,而且对自我的掌控力也是不了解的。

有智慧的父母,就应该让孩子花钱,并把零花钱变成一件有效的亲子教养工具。通过引导孩子合理花钱、用钱,让孩子在拥有和支配中形成了自我意志力,在不断地花钱、自我满足的同时认识了自身的掌控能力,最终灵活自如地做到自律、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