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力较弱,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呼吸和哺乳困难,甚至引发肺炎。因此,对新生儿感冒必须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当宝宝出现感冒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在喂奶前使用0.25%~0.5%的麻黄素滴鼻,以缓解鼻塞。如果伴随发热,应使用抗生素。然而,这些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给宝宝治疗。

感冒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和咳嗽。这种疾病可以在任何季节发生,尤其在气候变化、冷热失常、沐浴时着凉、调护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感冒的发生既与外部因素有关,也与内部因素有关。外部因素主要是感受风邪,常伴随寒、热、暑、湿、燥等。内部因素是小儿正气不足,当孩子抵抗力低下时,外邪容易乘虚侵入,引发感冒。

根据中医的临床观察,小儿感冒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邪感冒和时邪感冒四种。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无汗、鼻流清涕、咽不红、舌淡、脉浮紧,一般发热较轻。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鼻流黄浊涕、咳痰粘稠、咽红、舌红、脉浮数。这两种类型是临床最常见的。暑邪感冒有明显的季节性,发于夏季,以发热、头痛、身重困倦、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腻为特征。时邪感冒以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退、目赤咽红、全身肌肉酸痛、舌红、苔黄为特征。流行性感冒多属于时邪感冒这一型。

由于小儿的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冒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惊、夹滞等兼夹证。因此,常常可以看到感冒的孩子有咳嗽剧烈、痰多、胃口差、腹胀、哭吵不安甚至突然抽搐等症状。另外,小儿感冒很容易化热,初起为寒象,可能第二天就转为热性表现,这也是与成人感冒不同之处。

针对不同证型的感冒,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除了汤药,还有中成药。风寒感冒宜辛温解表,常用的中成药有小青龙口服液。风热感冒宜辛凉解表,常用的中成药有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等。暑邪感冒宜清暑解表,常用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口服液。时邪感冒宜清热解毒,常用的中成药有抗病毒口服液。

在感冒期间,饮食应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冷饮。如果有发热,应多喝热水,汤药应热服。对于小年龄孩子发热时,不要裹太多衣物,以防止散热不畅而引发高热抽搐。

在家中,家长可以尝试一些推拿手法,以帮助孩子缓解感冒症状。推攒竹用两拇指自下而上推两眉中间至发际,30-50次,主治发热头痛。推坎宫用两拇指沿眉心向眉梢分推,30-5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清天河水用食指和中指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100-300次,主治发热。揉迎香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主治鼻塞流涕。揉膻中用中指端揉两乳头中间点,50-100次,主治胸闷咳喘。

此外,还有一些饮食疗法可以帮助孩子缓解感冒症状。风寒感冒可以用葱白10克、豆豉15克、生姜3片,水煎热服,取微微汗出即可。风热感冒可以取山楂10克、银花30克加水煎煮,取汁,调入蜂蜜,随时饮用。咳嗽痰多的,频频饮用白萝卜汤,可以起到化痰作用。咽喉肿痛的,可细嚼慢咽新鲜芦荟,清利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