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对宝宝有很多益处,但是对于早产儿来说,未满月不适宜进行母乳喂养。这使得许多早产儿的新妈妈们感到困扰,如何科学喂养早产宝宝呢?目前国际上推荐母乳加母乳强化剂喂养(即母乳早产儿奶粉),而不是纯母乳喂养。

早产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需求,必须选择为其专门设计的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其特点为营养高、容易消化吸收及热量高。对于吸吮能力差的早产儿,应当把奶挤出来喂孩子??捎玫喂芑蛐〕孜垢⒆樱∮玫牡喂苡Φ阶诺囊搅破餍挡棵湃ス郝?,小匙应选用边缘钝的瓷匙或不锈钢匙为好。

不管是选用滴管或瓷匙和不锈钢匙,都要将乳汁从早产儿的嘴边慢慢地喂入,切不可过于急躁而使乳汁吸入婴儿的气管中。当宝宝体重有3千克时(一般需要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可征求医生的意见转吃普通奶粉。如母亲奶水充足,也建议从第2个月再开始单纯的母乳喂养。

家长们要将早产儿生长环境的温度控制在24℃~26℃之间,湿度控制在55%~65%之间。家长们可以在房间里放置一个装有水的水盆,这样能够让室内空气更加洁净,有利于早产儿呼吸。

给早产儿穿盖的衣物要求轻、暖、软,每4~6个小时为早产儿测量一次体温,减少不必要的移动、翻转动作,更不可任由他们逗玩。

早产儿生长发育比正常生产的婴儿要快,由于自身体内储备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因此要为其补充维生素A、B、C、E、K,以及微量元素:钙、镁、锌、铜、铁等。以母乳喂养为佳,倘若没有母乳或母乳不足,则需选用专为早产儿定制的奶粉。

预防感染若早产儿出生后在医院的早产儿室内由专门的医护人员看护,家长便无需过多担心,谨遵医护人员的嘱咐就好。若在家中,则避免他人过多与早产儿接触,避免亲吻,抚摸??椿と诵枨谙词?,戴口罩。

由于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要求居室卫生清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20分钟。

保暖保暖是减少早产儿死亡的最重要措施,室温应保持在26—28℃,湿度维持在55%—65%,夏季可经常用湿拖把拖地,冬季在室内烧一壶启盖的沸水,充分的湿度可避免呼吸道粘膜的干燥。

体温维持稳定在36—37℃之间为正常,触摸手脚指(趾)端暖和,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吃饱了能安静入睡为正常状态。过度保暖可发生高热甚至烫伤,热水袋的水温50—60℃,不能用沸水加入,也不能让热水袋直接贴挨宝宝的肢体,要隔被放置。

早产儿出生时大部分体重很低,且生长发育状况明显滞后于足月儿,特别是免疫系统,其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比足月儿更不成熟,更容易患上各种传染病。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很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那么早产儿能否进行预防接种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早产儿不幸染上这些传染病,病情远比足月儿严重,早产儿在婴幼儿时期对疫苗反应充分,因此应该尽早给早产儿接种疫苗。

大多数情况下,早产儿应按足月儿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目前我国新生儿出生时仅需接种2种疫苗,即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我国目前暂定,对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早产儿暂缓接种卡介苗(体重达到2500克以上时再接种),对其他疫苗的接种可按常规进行。

由于随着早产儿月龄的不断增长,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愈趋成熟,接种疫苗效果更好。对于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儿,仍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特别是母亲是乙肝“大三阳”或“小三阳”的孩子,更需尽早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

但第一针疫苗不应计入免疫程序,在婴儿达到1月龄时重新接种3针乙肝疫苗,共需接种4针乙肝疫苗(即0、1、2、7月龄)。由于早产儿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低于足月儿,所以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需在7月龄进行血清学检测,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浓度较低则需加强接种。